第181节

本站推荐:我是小道士呆萌财迷少女的逆袭之路桃花马上请长缨宋惜惜战北望六月红妆知县江明月的七日冒险都离婚了,你癌症晚期关我什么事炮灰十世的苦命诸天万界之仙魔至尊我在万界锄大地不放手不还手入梦即醒人间一隅霓鸾绝世村妇MC:反向夺舍后我成方块人了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快穿之大佬竟是我自己清冷天师找了个阳气旺盛的助理先生的小憨妹



    这一带土地不缺,豪族控制奴仆的手段,是掌控农具、种子诸如此类。
    农业技术发展,会立即削弱他们的掌控能力,怎么会支持?同样的人,是会多收钱粮,但对这些豪族来说有什么用?
    这几天了解了随州的情况,杜中宵断定,营田务到这里,必然不会太平。
    再跟在唐州时一样肯定不行了。
    来的是厢军,唐州时的办法是化军为民,在这里,只怕必须还要保持军队的性质。
    这里的营田务要使用军屯的形式,不能像以前广建村庄,不然以后会吃苦头。
    稀奇
    枣阳是光武帝刘秀出生之地,两汉时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后来屡经战乱,特别是晚唐五代,这里是几方势力交界之地,战乱不断。
    人口逃亡,土地荒芜,此时已成蛮荒之地。
    杜中宵一行到了县城,娄知县早带了官吏迎在城门外。
    一切行礼如仪,娄知县指着身边的几人道:“地方父老得知运判前来营田,特来迎接。”
    说完,一个膀大腰圆的粗豪汉子上前,捧酒道:“小民阮得功,为运判及诸位相公寿!”
    杜中宵接了酒,一饮而尽。
    看着阮得功,又看了其他员外,点了点头:“好!”
    阮得功又道:“知运判官人前来营田,小民与地方大户,特献耕牛一百头,以助朝廷。”
    杜中宵略一想,道:“初到地方,怎么能占百姓好处?娄知县,暂且记下来,把牛算成钱,等过些日子,营田务的人到了,把些财物还给他们。
    ——我与欧阳相公和向知州一路走来,见本县人烟稀少,百姓过得艰难。
    朝廷派人来营田,并不是贪图这里的钱粮,而是土地荒芜,非治世景象。
    开垦田地,人户聚集,地方也有好处。”
    听了杜中宵的话,阮得历愣了好一会。
    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百姓献财物,官府坚持给钱的。
    平常为了税赋钱粮,官府无所不用其及,这次怎么这么好心?
    娄知县道:“运判远来,知州和欧阳相公同行,一路辛苦。
    下官略了酒筵,为诸位接风。”
    枣阳小县,财政艰难,这种迎来送往的酒筵向来都是由衙前吏人分摊。
    此次杜中宵来营田,是影响地方事务的大事,几位大户员外一起出资,帮吏人出钱。
    吏人得了这好处,分外殷勤。
    钱当然不是白出的,他们会参加酒筵,与这些以前没机会接触的大官套套关系。
    这种事情公私两便,官员觉得吃了大户,大户混个脸熟,有后有无穷好处。
    不要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发达了,有权有势的人向别人炫耀我跟谁谁吃过饭,还是种资本呢。
    看着破败的县衙,杜中宵对娄知县道:“衙门是朝廷脸面,如此寒酸,可想而知地方艰难,难为你们了。
    等到营田务建起来,农闲时节,帮你们修一修。”
    娄知县急忙谢过,不知杜中宵的意思,不敢多说。
    县里是没有什么钱的,一切花费,都是摊给当差的吏人,或者地方大户。
    吏人是上等户差充,实际民府的一切花销,都看从大户们手里榨出多少钱来。
    可不比杜中宵在永城的时候,又营田,又有永城公社赚钱,一切花销自给,还有剩余。
    欧阳修道:“其实也说不上寒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风雨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燃文小说网只为原作安化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化军并收藏风雨大宋最新章节

所有小说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只为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https://www.zfxs.net